“扎根计划”共学日记
2022年,扎根计划为9个生活者团队及组织提供了小额资助,他们有关注自然教育、城市社区环生态环境的,也有关注社区艺术和零废弃徒步的。可持续生活的组织和生活者的行动脉络和方向不太一样,作为工作组怎么去支持这些伙伴,去回应伙伴的需求呢?3期共学营构建了一个放松和有安全感的支持空间,伙伴在松弛感中获得滋养,将关注回归到“自我与他人”。至少第一步,一群关注“我的生活”“我与世界联系”的相似个体,从陌生到好奇,再到建立联系,开始自我探索、连接他人......
共学日记
扎根社群就是一个个对生活充满好奇的人/社群/机构组成的彼此互相看见的关系,在这种互相滋养的关系网络里,支持着彼此往前,允许各种可能性发生,拥抱不确定,创造彼此的可持续生活。
相识
四川天府新区嘉元自然艺术培训学校
4月23-25日
扎根计划第一期工作坊放在天府嘉元自然学校,不同的生活者在充满自然的环境里第一次相遇。这些伙伴除了代表个人,他们背后还有共同行动的社群。有的生活者目标明确,成为职业的一部分,有的在零散行动,没有持续动力。彼此也有相同的述求,想了解别人如何行动,想寻找合作的机会,想认识更多的人。
于此,大家带着各自当下不同的状态,平静、好奇、焦虑、或是困惑,交织汇聚在这里,不同的思考微微碰撞。在协作者的支持下,伙伴们一同回顾了各个小组的可持续生活实践历程,从个人、组织、社会三个层面去分析自己的可持续生活历程,也提出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并且在团队讨论里相互回应。伙伴们在第一次的两天两夜共学里,逐渐打开自己,真诚的分享与交流,也看到了彼此不同的行动方式。
重逢
温江天星村
6月28日-30日
天星村位于温江金马河畔,拥有丰富的川西林木园艺产业,植物编艺在这里有上百年的历史。到了村子里,有了乡野田园的气息,人便从城市生活里暂时脱离出来。伙伴以社区观察者的身份进入到乡村,选择可持续的编艺,村民的关系网络,以及村里的花草虫鸟三个角度进行观察,在与田野、新村民、老村民还有社区居委会短暂的接触中了解生活在此的人们。在后来分享的过程中,半天的社区探索呈现出了大家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矛盾以及忽略的部分。《转型城镇》观影体验,加深伙伴的自我对话,我们所生活的社区,我们能如何行动。
不说话的静走,来到向内关照,从乡野小路徒步到河边,感受外面的信息,而不抓取。最后,回到“我们的行动”,用画笔绘出小组的行动脉络,看到各自关心与期待的公共性议题。
回顾
崇州华道生态社区
8月22-24日
在居住的生态社区里,伙伴们拾捡“一个和自己有连接”的事物,开启了第三期共学活动。可持续生活十二时辰,设置卧室、餐厅、办公室、交通等场景,绘制自己的24个小时,让我们看到不同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觉察自己的时间使用和社会角色。
掷硬币、戏剧舞蹈,在肢体体验里与伙伴来一次亲密碰撞,团队能给予人力量也能创造禁锢。
回到社群行动,大家又面临哪些困惑和难题?三个问题的代入,伙伴们讲述自己面临的卡点,也想倾听对方的故事。
1、不想一直做团队领头羊,如何能可持续?
2、项目结束了,项目是否可以继续运转?
3、艺术创作如何能为社区个体、群体做什么?
跟随照片墙,伙伴们共同回顾“扎跟计划”从扎根到破土的两年历程,5个月里3期共学工作坊为多元的行动小组创造一个彼此连接和碰撞的平台,可能是有相同的困惑和困境,可能是有共同的事情想要去做。
从第一期到第三期,每一次的相聚,加深了伙伴对于彼此的了解,我们看到不同状态,不同视角的人汇聚在一起,真诚的对话,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讲述自己关注的公共议题行动的过程以及困惑,就如伙伴所说“人是需要人群的,在有安全感里”,在一个群体里,“看见”本身是就是有力量的。
“扎根”是一个在春夏秋冬里和人相遇的故事,顺应季节的自然生长总是稍显漫长,但拥有了成长的新路径,故事还将继续.....
背景
基⾦会在社区伙伴(PCD)的⽀持下开展“扎根计划”成都可持续生活实践者支持项目,期望透过工作坊、社群共学、游学交流、小额资助等方式,支持关注可持续生活的践行团队,进一步发展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社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