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由社区居委会担任委托人的“特殊需要信托”落地武侯
近日,武侯社区基金会参与推动的国内首个由社区居委会担任委托人的特殊需要信托——华宝信托“睦林守望”1号玉林东路社区服务信托成功签约。该信托计划用于支持精神残障的社区居民李女士的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养老善后等方面,在其监护人都离世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障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此次社区居委会参与特需信托的范例应能解决一大课题,当社区居民陷入“监护人缺位”的困境,由特需信托架桥,社区居委会作为监护人的身份,参与到特需家庭的托孤或养老行动。
01父母离世:精神残障的李女士何去何从
家住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的李女士,身患精神分裂症,其母亲和姐姐去世多年,早年离异的她,和父亲相依为命,并无子女。2022年4月,李女士父女纳入社区特殊人群个案服务管理,2023年2月,李女士的父亲也不幸离世,使其陷入无人照护的困境。玉林东路社区为了保障李女士后续的生活照料,对其父亲遗留的的合法财产进行管理和保护,2023年10月-2024年5月,玉林东路社区分别向武侯区民政局进行备案,并向武侯区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依法确认李女士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为其监护人。此外,社区委托成都市仁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落实李女士的临床诊断、司法鉴定、监护判决和资产盘点等工作。
02社区监护:李女士的日常照料和财产如何管理
李女士需要全生命周期的照料,单靠社区监护和慈善救济支持并非长久之计。2024年6月,在武侯区委社会工作部和玉林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武侯社区基金会联动华宝信托与玉林东路社区、仁怀社工就李女士的未来照护问题进行多次调研论证,最终决定采取设立社区“特殊需要服务信托”的方式,为李女士提供财产管理和生活照料服务,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定制化服务方案。
特殊需要信托是一种专门为未成年人、心智障碍者、生活不能自理的残障人员、失能失智老人等特殊需要人群设计的财产管理服务方案,信托公司在受益人的家长或照顾者身故或丧失工作能力后,从信托帐户发放款项给受益人,以满足其日常生活、健康等需要。信托机构设立的专款专户,能有效避免财产纠纷,社区居委会在监护可持续性、公信力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也是特需信托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由此,形成“信托管钱、监护人管事”的相互约束机制。
03信托架桥:社区居委会、信托公司、社区基金会、社工机构等角色如何划分
在“睦林守望”1号特需信托架构中,玉林东路社区居委会担任委托人,委托华宝信托对李女士及其父亲遗留下的财产进行善管,武侯社区基金会担任监察人,对信托服务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信托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透明运作。此外,社区居民骨干组成信托的决策咨询委员会,将参与信托服务的监督和评估工作中,为信托服务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宝贵意见。
信托各方参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的遴选,确保服务机构的质量和效果,引入的社工机构(仁怀社工)和医疗机构(城南金花医院)作为信托执行人,为李女士提供了高质量的生活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此次玉林东路社区以监护人身份参与特需信托的设立,是公益慈善和金融机构的有效携手,共同服务基层,服务民生,回应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创新举措。随着社会特殊需要人群的日益增长,未来,武侯区将深化信托服务在特殊群体关爱中的应用和推广,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等方式,不断完善特需信托运行和监督机制,为特殊需要人群和家庭构建可持续的支援安全网。